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 題:天清氣明,守護民族的根脈
新華社記者馮源
清明節(jié),是一個懷念和感恩的日子。我們懷念先人,感恩他們將生命的火種傳遞給我們;我們懷念先賢,感恩他們以生命為燈火;我們懷念先烈,感恩他們將生命迸發(fā)為能量,沖破進步之路上的艱難險阻。
“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”,中華民族是高度注重傳統(tǒng)和傳承的民族。我們注重傳統(tǒng),是要充分認識到傳統(tǒng)的分量,肩負起傳承的責任,讓古老的傳統(tǒng)在現(xiàn)代發(fā)揚光大。
從草昧初辟的年代直到激情燃燒的現(xiàn)在,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”的理念早已植入中華民族的根脈。如今,守護根脈的責任又落到了我們身上。
守護根脈,我們要守護好大好河山,要貫徹好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讓天更藍、山更青、水更綠。守護根脈,我們也要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,讓先秦風騷、大漢歌賦、唐詩宋詞元曲等更加鮮活。守護根脈,我們還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,讓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良性發(fā)展,營造良好家風。守護根脈,我們更要堅持以民為本,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,加強和創(chuàng)新社會治理,為樹立文化自信營造更為豐實的土壤。
“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”,“慎終”是對父母的責任,“追遠”是對先人的責任,有了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,我們這個民族才會涌現(xiàn)出一代代的民族脊梁,從而歷經五千年風雨,生生不息。
關鍵詞:
責任編輯:Rex_01